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本身也在就一位匿名检举人的指控进行调查。

中科院《科学新闻》曾发表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一、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但截止到目前,农业部没有对任何转基因稻种进行放行。

20省份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可降至19%

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些人士表露出一种倾向: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因为这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稻米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是过半中国人的主粮,因此在我国众多的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中,它都是主题。比如番茄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冻,科学家将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种深海鱼的基因,移植到番茄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冻的转基因番茄。三、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1997年,中国政府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Bt棉花投入商业种植,不过两年,这种作物就蹿红为中国种植最多的转基因作物。南京某高校文科硕士生王真(化名)告诉记者,社科类课题经费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除了一些打印、购买资料的费用外,绝大部分钱都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获得。

一些国外仪器的设备经销商很早便会盯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让科研人员购买他们的设备。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必须严加惩处。由于科研人员报销很多不符合财务规定,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此以往,一些科研人员也会给财务人员一定的空间。中科院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向记者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20省份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可降至19%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 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推荐:科技部部长万钢: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是科技界共同责任和义务) 巨额科研经费频现流失黑洞 今年3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很多项目负责人忘了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

起码80%以上的时间要花在科研上吧?但现在5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拉关系上。黑洞揭秘: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经深入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第一种,发票套取。

20省份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可降至19%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侵占科研经费。而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针对各种暗箱操作手法,专家呼吁,要严格审批、完善审计、强化监督,让科研经费开支在阳光下运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建议,抓住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契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进行改革。也就在今年1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因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按照检方提出指控,段振豪主要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南京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所里就有典型的科研老板,本人搞科研不多,却能争取到大量项目,然后再将项目交给研究生甚至退休的研究员来做,出现了年老的给年轻的打工现象。第三年开始,赵静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周健民表示,让科研经费回归本源,按照科研的实际需要划拨,并配合现代的管理手段,确保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第三种,虚假合同骗取。

回国后发现,许多项目都是在圈子内进行的。但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经费流失黑洞的源头在于我国当前已经偏离初衷的畸形科研文化。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经费收支细目向公众公开。

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到化学学院的会计。第四种,财务管理人员顺手牵羊。然而,4429亿元中有多少虚报的1505张火车票?各级财政为未来竞争力不惜投入的巨额经费究竟有多少用在了刀刃上? 此前,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不交际,根本争取不到像样的基金。

很多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就高不就低,涉及仪器设备都按进口的、最贵的价格申报。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都可以,实在用不完就只能通过虚报发票来抵消了。相关课题组责任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有效执行。揭秘科研经费流失路线图: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2013-06-08 17:53 · wenmingw 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调查发现,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第一种,发票套取。畸形文化盛行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2010年9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专门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两起典型事件引发了公众质疑与深思。伴随着科研经费增长,一些学者争抢课题、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研究,而是通过申请课题致富。

高校科研院所一般做科研项目预算时预留的余地普遍较大,比如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项目审批时即使砍掉一半,还能剩150万元。一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

在如此科研文化氛围下,科研经费不出现黑洞反而不正常了。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明显上升趋势。